欢迎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勘察设计协会,今天是 

S21阿勒泰至乌鲁木齐公路建设项目一期工程(乌鲁木齐至黄花沟段)第四至八合同段

点击次数:4167

点击主图可以查看设计原图

获奖年度2023

专业分类工程勘察

获奖等级一等奖

设计单位新疆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人员刘大虎、杨百祥、李治财、乔国文、姚宏波、赵怀义、邓洋洋、王涛、李宾、王志平、宋志强 楚华兵、周铭、赵鹏、尹付州、穆秀剑

项目简介

一、 项目背景 

S21阿勒泰至乌鲁木齐公路建设项目一期工程(黄花沟至乌鲁木齐 段)(以下称“本项目”)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三五”规划“6 横、 6 纵、7 枢纽、8 通道”骨架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首府乌鲁木齐与北疆沟通联系最为重要的便捷通道。同时,本项目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省道规划(2016-2030 年)“6横6纵6联2环”中的“纵二”,为计划建设的 S21省道高速公路。本项目的实施对增加新疆首府中心区与兵团第十师、阿勒泰地区的联系,缩短区域间的距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北疆地区投资及发展环境、促进兵地融合发展、促进矿产开发和旅游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交通运输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北疆地区与乌鲁木齐之间,现存在东西两个通道,西通道通过绕准噶尔盆地西缘的奎阿高速和连霍高速(乌鲁木齐至北屯约 653km)联通;东通道通过绕准噶尔盆地东缘的 G216 线、五大高速及吐乌大高速(乌鲁 木齐至北屯约 558km)联通。两地相隔于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北两端,中间穿越沙漠的便捷通道没有打通,严重制约了北疆北部阿勒泰地区、北屯、福海等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打通了横亘于北疆和乌鲁木齐首府地区的沙漠便捷通道,此通道(乌鲁木齐至北屯)通道里程约395km,比东、西两个现有通道分别近约193km和258km。将完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三五“6678”骨架公路网络以及区域路网结构,增加新疆首府中心区和五家渠市、十师、阿勒泰地区的联系,缩短区域间的时空距离,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稳疆兴疆的意义十分重大。另外,随着近年来全疆经济跨越 式发展进程加快,沟通也越来越频繁,交通量快速增长,现有通道部分路段通行能力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服务水平较差,通道的通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满足交通量及经济发展的需求。 

   党中央部署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赋予了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地位;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的方向,提出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本项目 位于新疆北部的乌鲁木齐市、五家渠市、福海县、北屯市境内,是一条连接丝绸之路中路与北路的便捷通道,本项目的实施对打造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建设的必要性

   是贯彻落实“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决策的需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 审议重要讲话精神的需要;是完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三五“6678”骨架公路网络,完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道规划建设实施的需要;是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巩固国防、屯垦戍边、兵地融合、保障新疆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利于北疆片区、兵团师域间公路干线网络形成,改善区域交通运输条件,发挥路网整体效益的需要;是加强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强化乌昌一体化经济龙头作用,起到对周边地区辐射作用,带动沿 线区县协调发展,促进首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市与首府乌鲁木齐市的紧密联系,满足五家渠市和乌鲁木齐市的快速连接,形成五家渠市对外快速通道的需要;是开发项目区域内丰富能源、矿产资源,发展现代旅游业和促进地方旅游特色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双向四车道/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km/h;路基宽度: 27.0m/32.5m;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桥涵荷载标准:公路-Ⅰ级;桥涵宽度:桥梁﹑涵洞均与路基同宽;设计洪水频率:1/100;其余技术指标均按交通部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执行。  

四、合同段划分 

   根据中标通知书,本项目勘察设计共划分为3个合同段,我院中标HWSJ-2、HWSJ-3合同段。根据新疆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有关S21阿勒泰至乌鲁木齐公路建设一期工程(黄花沟至乌鲁木齐段)施工标段划分方案相关事宜的通知》(新交投涵[2019]62号),本项目土建及交安工程划分为8个合同段。 

五、项目区自然地理条件 

   项目区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腹地,在地貌单元上属头屯河、 乌鲁木齐河及东山水系汇合交互沉积的山前冲洪积平原。境域西部受头屯河冲积扇影响延伸远,地势较高,东部受东天山古牧地背斜的影响,区域地势因之抬高,中部正处于乌鲁木齐河下游,形成一凹槽形低地,北部为广阔的平原和沙漠,由巨厚的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所构成。勘察区地貌按成因类型,可划分为冲积平原和沙漠二种地貌类型。其分布及特征如下:冲积平原主要昔日受河流泛滥影响,发育梁地、槽地、洼地等微地貌,经过垦植,土地不断平整,地形地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部分土地已成为耕地,地形平坦开阔,海拔高程由起点的530m左右向北降到400m左右,地形坡降2‰-4‰,道路沿线大部为农耕区;沙漠主要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段,沙漠由粉细砂组成,沙丘呈蜂窝状、新月链状,属半固定、固定沙丘,植被较发育,一般高度5m,最大高度近40m。 

六、 建设方案 

   本项目路线总体走向由北向南,起点位于(K113+313.636)福海县 黄花沟,终点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红雁湖村东南与拟建乌鲁木齐西绕 城高速衔接,路线全长 229.188km。本项目中间控制点为:黄花沟、吉 拉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石西专用公路、103 团(蔡家湖镇)、102 团 (梧桐镇)、五家渠北工业园、蒋家湾村、五家渠市、羊毛工镇、猛进 水库、西绕城高速公路。

七、 建设规模 

   本项目路线全长229.188km,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建设,新建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km/h。我院设计里程共127.02km。本项目起点K113+313.6 36~K263+403.288段采用分离式路基,单幅路基宽 13.25m;K263+403.288~K322+310.474段采用整体式路基,路基宽度27m;K322+497.581~K342+600 采用双向六车道整体式路基,路基宽32.5m。全线共设置大、 中桥2座、小桥12座、互通式立交5处、U型转弯2处,分离式立交13处,主线收费站1处、匝道收费站2处,服务区3处、养护工区2处、 停车区2处、路段管理分中心1处。批复概算总金额为 615840.5353万元。 

八、 勘察设计情况 

   自项目2017年立项开始,到2021年项目交工,在勘察设计过程中,我院始终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以质量为本”的观念,严格按照院颁质 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实行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质量管理,勘察准备、勘察控制均严格遵照程序文件要求执行,人员管理、设备管理、 质量控制等均严格执行作业文件的要求。根据勘测设计大纲,对人员、 设备、测设内容、测设方法、测设深度、采用技术标准、提供的资料、质量保证措施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九、 施工情况 

   项目自2019年12月开工建设,建设工期2年,于2021年12月通过交工验收,质量综合评定为优良工程,建设期间累计发生一般设计变更125个,较大设计变更3个,未发生重大设计变更。 

十、 运营使用情况 

   工程建成通车后,运营使用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