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次数:3221
获奖年度2023
专业分类工程勘察
获奖等级二等奖
设计单位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人员张长城、李文胜、毕卫星、丁冰、闫新陆、李兴华、赵鸿普、万龙龙、谢宏强、于海岩
项目简介
项目概况
乐天工业孵化基地项目位于乌鲁木齐城北地区,在砂坑无序回填复杂填土场地勘察中,运用卫星历史影像资料、通过已有断面和开挖探槽等工程地质调绘方法,以及按建筑物轮廓线布置勘探点和针对性勘探等综合勘察手段,查明场地内填土的空间分布,勘察成果中工程地质分区图、填土层底等深线图为建筑物平面
及竖向设计提供有力依据,在施工中无砂坑复杂填土问题出现的设计变更,并在地基验槽、桩基施工中得到验证,为周边及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填土勘察工作积累了方法和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项目规划占地总面积约18.5万平米,北区规划有27栋2~4层多层厂房,占地面积约7.3万平米;南区规划有41栋2~4层多层厂房及3~8层小高层商住建筑物,占地面积约12.2万平米。
在项目详细勘察中,首先运用卫星历史影像资料分析工程建设区域砂坑的历史演变过程,划分出Ⅰ区(砂坑填土区)和Ⅱ区(一般地质区)2个工程地质分区;并通过已有断面、开挖探坑等工程地质调绘方式,验证确定工程地质分区边界;最后按不同工程地质分区的勘察重点和难点分别采取针对性勘察方法和手段,查明不同工程地质分区的工程地质特性,为复杂填土地质条件下建筑物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经济可行的地基基础方案。
项目特色
1、项目特点
乐天工业孵化基地项目占地面积大,规划建筑密度高,以多层工业厂房为主;工程场地内存在有大面积、深厚度、成分复杂的砂坑无序回填土。
2、主要工程问题
工程场地位于乌鲁木齐城北地区,原始地貌为乌鲁木齐河冲洪积平原中部,2000年之前分布有较多砂场采砂取土生产活动后形成的砂坑,在后期无序弃土倾倒及场地平整后形成大面积、深厚度、成分复杂的填土场地,周边村落民房常有墙体开裂、建筑倾斜等成为危房,为后期工程建设带来了巨大隐患。因此,查明工程场地内砂坑复杂填土边界范围、厚度、成分及工程特性,是本次勘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本工程项目建设面临的主要工程问题。
3、技术难点与技术创新
乐天工业孵化基地项目场地存在砂坑复杂回填土的工程问题,面对范围广、厚度变化大、成分不一等复杂填土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在详细勘察中采取了目的明确、措施可行的有针对性技术手段和综合勘察方法。
技术难点1:
勘察之前,工程建设场地内分布的砂坑已平整回填,地形地貌变化较大,因此,查明原砂坑的边界范围,既而查明填土分布区域范围是勘察工作难点之一。
技术方法和手段:
在勘察方案阶段,充分收集建设场地区域不同时期的卫星历史影像资料,分析建设区域内砂坑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而初步划分出Ⅰ区(砂坑填土区)和Ⅱ区(一般地质区)2个工程地质分区。
在勘察实施阶段,通过利用在建道路已有路槽断面、开挖探坑等工程地质调绘手段,验证并确定砂坑填土边界,在勘察成果中细化Ⅰ区(砂坑填土区)和Ⅱ区(一般地质区)的工程地质分区界线(工程地质分区图),为地基基础方案的分析和确定提供可靠技术支持。
技术难点2:
原砂场砂坑采砂取土坑底深度不明,在停止开采后施工弃土倾倒及后期平整无序回填的现状情况下,查明砂坑深度、即填土厚度是详细勘察工作难点之一。
技术方法和手段:
勘察方案阶段,结合规划建筑密度大的特点,按单栋建筑物平面轮廓布置勘探点,并按不同工程地质分区的勘察工作目的和重点,勘探孔深度和技术要求也有侧重和不同,主要布点和设计深度:
1)工程地质分区Ⅰ区(砂坑填土区)内的单栋建筑物,按平面轮廓布置不少于6个勘探点,勘探点间距不大于30m;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进入砂坑底部原地层不少于5m、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应进入砂坑底部原地层不少于3m;
2)工程地质分区Ⅱ区(一般地质区)内的单栋建筑物,按平面轮廓布置不少于4个勘探孔,勘探点间距不大于45m;控制性勘探孔深度10m~12m、一般性勘探孔深度8m~10m;
3)跨越工程地质分区Ⅰ区和Ⅱ区的单栋建筑物,按平面轮廓布置不少于6个勘探孔,其中工程地质分区界线处应布置勘探点;勘探孔深度参见相应工程地质分区的技术要求。
勘察实施阶段,严格按照勘察方案的进行,针对性砂坑填土中断级配筛余料(素填土)塌孔、成孔困难等问题,一般性鉴别孔采用风钻、1m一回次的勘探手段,查明填土成分及原采砂坑底部深度,结合工程地质调绘原砂坑边界范围数据资料,在勘察成果中提供勘察场地内的填土层底埋深数据,即填土层底等深线图,为各建筑物设计采取地基基础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技术支持。
综合效益
乐天工业孵化基地项目在复杂砂坑填土场地条件下,通过采用工程地质调绘、勘探、测试等针对性技术手段和综合勘察方法,为本工程建设提供详实可靠的勘察成果,并在施工地基验槽和桩基施工中得到检验和验证,得到了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各方一致认可。
项目实施过程中未出现由于复杂砂坑填土问题造成的设计变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也为周边及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勘察工作积累了方法和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