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勘察设计协会,今天是 

京新高速G7梧桐大泉至下马崖至伊吾公路工程WYTJ-1、WYTJ-2、WYTJ-3合同段

点击次数:3520

点击主图可以查看设计原图

获奖年度2023

专业分类工程勘察

获奖等级二等奖

设计单位新疆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人员刘大虎、周铭、王涛、乔国文、惠耀辉、赵怀义 严新江、李宾、赵龙、虎晓奕、楚华兵、宋志强 李建成、王志平、赵鹏、仝传雪

项目简介

一、项目背景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于2013年5月由国务院批准通过,根据《规划》,新疆境内的普通国道规模由8300公里调增为1.8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规划里程由4500公里调增为8000公里左右(含远期展望线约3400公里)。《规划》在新疆境内对G216、G217、G219、G315等4条原普通国道进行了延长,并在7条原国道基础上,增设了G331、G335等2条横线和G575等7条联络线。本项目为G335线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疆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6678”中“6横”(“6横”,是指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带布局,东联内地、西出中亚西亚的6条横向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国家公路网,提升出疆通道的运输能力,对于打造新疆“一带一路”核心区、带动天山北坡经济带地区的投资及发展环境、实现新疆长治久安及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国家公路网,提升出疆通道的运输能力,对于打造新疆“一带一路”核心区、带动天山北坡经济带地区的投资及发展环境、实现新疆长治久安及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设的必要性

    1.是深入贯彻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新疆经济发展的需要。

    2.是推动国家发展战略实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需要。

    3.是建设第二条全天候进出疆大通道的连接段,最终建成西北与华北、东北最捷通道的需要。

    4.是完善区域路网,建设区域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的需要。

    5.是促进项目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6.是进一步开发区域矿产资源的需要。

    7.是进一步发展沿线旅游业的需要。

    8.是国防安全和发展的需要。

三、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主线为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km/h;伊吾连接线为一级公路,设计速度100 km/h;

    路基、路面宽度:分离式路基2×13.25m、整体式路基27.0m;伊吾连接线26.0m;

    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路面标准轴载:BZ-100;

    桥涵荷载标准:公路-Ⅰ级;

    桥涵宽度:桥梁﹑涵洞均与路基同宽;

    设计洪水频率:高速公路:1/100;二级公路:中桥1/100,小桥、涵洞为1/50;

    其余技术指标均按交通部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执行。

四、项目区自然地理条件

    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及伊吾县境内,位置介于东经95°38′45.06″~94°35′14.38″,北纬42°15′31.52″~43°13′36.75″之间,总体走向由东南向西北。项目由起点至终点依次穿越喀尔力克山东端末梢(山岭重丘区)、下马崖南侧、喀尔力克山北坡和伊吾县南侧。地貌单元分别为:荒漠、戈壁,低山丘陵,山前倾斜平原地貌。区域内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温差较大,干燥少雨雪,春夏季多风,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和融雪为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主要来源。地表径流呈漫流状,流程短,流量不大,均为季节性水流。本项目依次穿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0.10g和0.15g区,区域内地质构造稳定,地层岩性以基岩、碎砾石、砂为主,间或有粉土、粘土,局部路段盐渍土分布。

五、建设方案

    起点与北京至乌鲁木齐国家高速公路明水(甘新界)至哈密段公路双井子立交相接(本项目起点至K2+000段已纳入明哈高速双井子立交实施),路线向北布设,先后与额哈铁路、X52566交叉后,合理避让沿线采矿范围,在K61附近下穿红淖三铁路后继续向北,在K79~K91段穿越喀尔力克山东端末梢(山岭重丘区)后折向西到达下马崖南侧过境,继续向西布设于喀尔力克山北坡洪积扇上,跨过大白杨沟、小白杨沟及伊吾河后路线止于G335伊吾至口门子段公路养护工区南侧与伊吾至巴里坤高速公路起点相接,通过连接线与G335相接。

主要控制点:明哈高速双井子立交、虎头崖、下马崖乡、伊吾县城。

六、建设规模

    本项目路线全长187.163km,设置互通式立交3处,分离式立体交叉7处(3处利用)、通道7处,收费站3处、服务区1处、养护工区1处、大桥6座、中桥11座、箱型桥2座,小桥152座、涵洞433道。

七、勘察设计情况

    本项目勘察设计工作自2017年3月开始,至2020年11月项目交工。项目组经历了长达3年的艰苦奋斗,在勘察设计过程中积极稳妥的采用四新技术,勘察中采用了使用高分卫片、激光车载雷达、激光雷达数码航测、勘察设计一体化等新技术,提高了勘察质量,也保证了人员的安全;加大创新力度,针对项目特点,制定了现浇与预制组合的盖板等设计方案、在新疆首次提出了采用下挖式动物通道型式,有效解决了公路与铁路交叉处动物通道设置问题。

八、施工情况

    本项目2017年10月开工,施工单位在长达4年的时间内,克服干旱、大风、低温等恶劣天气,于2021年6月通过交工验收,关键项目和分项工程检验一次性合格率达到100%,质量综合评定为合格工程,建设期间累计发生设计变更9个,共计变更金额132万元(占预算总金额的0.03%),未发生重大、较大设计变更。

九、运营使用情况

    工程建成通车后,运营使用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