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勘察设计协会,今天是 

五家渠市军垦公园改造提升项目

点击次数:3152

点击主图可以查看设计原图

获奖年度2023

专业分类园林景观设计

获奖等级二等奖

设计单位新疆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人员普丽群、季琴、侯莹、罗清安、宋琴、王莉、翁东杰、李永亮、方波

项目简介

一、项目背景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五家渠市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核心,古丝绸之路要冲,是乌鲁木齐城市北大门,面积7800平方公里,位居亚欧大陆中心区,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建设主线已经由增量扩张进入到存量提升的转型阶段,中国城市发展从以土地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核心,进入以有机更新为主的重要时期。五家渠市积极落实城市更新行动,军垦公园改造作为重点项目列入了2022年民生实事。

二、基地分析     

五家渠市军垦公园位于新疆兵团六师五家渠市建成区西侧,东临军垦南路,原为师直园艺场,1990年修建,面积4公顷,是五家渠最早的公园,1992年、2001年两次陆续改造,建设凉亭、水榭、假山、喷泉、游泳池等设施,现有公园面积5.4公顷。作为市属公园,其建成年代早、时间长,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基础,但由于服务年限较长,公园风貌老旧、场地失活、情感疏离、文脉尘封,亟待更新。

三、设计思路     

改造依托现有公园基底,从宏观结构到微观细节入手,保留原场地的有益资源,删繁就简、顺势营造,侧重适老化适儿化改造,注重居民使用感受,营造场地记忆景观。形成塑新貌、复活力、融生活、显记忆的军垦公园。

四、建设内容

①道路优化,完善结构等级      

以原道路系统为基础,从结构上完善道路等级,梳理线性走向,增减必要路径,从园路合理性、安全性、防滑性、美观性、舒适性上整体提升,同时基于道路改造,从材质和绿地关系入手融入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

②节点提升,激活场地空间     

现状深水池通过亲水性改造形成更适合儿童的活动场所,消极空间整合形成新的健身交流空间,东入口屯垦戍边景石题字,营造军垦人朴实的公园气质,西侧游泳池改造为篮球场成为区域的活力中心。西部现状片林增加适老功能设施,增加标识性景墙,强化入口昭示性景观。

③设施补充,提高服务能力     

从游客日常需求出发,基于游人容量补充必要的服务设施种类和数量,完善公园基础配套,围合的座椅拉近人们的距离,在此聚会、交谈、欢唱。增加的小卖,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公园的温度。

④建筑修缮,显化空间记忆     

亭、廊、入口牌坊等主要建筑保留并进行翻修,旧址新建建筑外观上延续老旧建筑外形,西入口景墙题字与东入口匾额相同,将旧记忆引入新场所,让场地在延绵的历史脉络中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五、设计特色

①塑新貌:以存量更新为手段:改造注重低影响开发,平衡新建与保护     

从全园规划着手塑好骨架,平衡新旧关系,以现状勃勃生机的乔木为绿底,改善林下空间,从前漫灌的林带经过梳理成为新的雨水花园,路面更换为防滑透水的新材料,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构建基础。

②复活力:以共享共管为抓手:管理契合大众需求,引导参与和多元     

拆违透绿,改变封闭式管理的模式,开放林间绿地,形成林下露营等共享空间,结合日常管理将人流和生活气息引入公园,还绿与民

③融生活:以百姓需求为中心:设计强调公众参与,营造全龄友好     

从建设者、游览者、管理者多方面了解使用诉求,通过媒体调查、实地走访、部门访谈等多渠道收集改造意见,找出设计切入点,制定改造方案。让老者、幼者、身不便者皆可在公园畅游,同时为后期公园的高效管理发挥作用。

④显记忆:以场所记忆为核心:文化尊重在地性保护,记忆显化和传承     

坚持老去的环境设施不是场地的包袱,将褪色的建筑,失能的场地,郁闭的林带,掩去的记忆,通过倾注活力与重构记忆的方式达到场所精神与景观功能的融合。     

军垦公园改造意义不仅仅在于创造一个好看的场景,也是对公园记忆的一次提炼和重组,设计以低干预介入,延续和传承公园的记忆,从人文关怀、公园治理、场所使用等多角度进行反思与设计,建造过程中有希望、有遗憾、有惊喜!也为今后公园更新积累了新的实践经验。

六、实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

疏枝清枯,建立良好公园生境     

军垦公园是在老园艺场建设而成,保留了原有大量乔木林,经过多年生长,乔木林的生境有所退化,部分乔木因缺少阳光,长势弱且有少量枯死,本次改造中,针对原有乔木林采用清除死树,抽稀弱树、病树,打开绿地空间的方式,改善植物生境,对于公园局部裸露区域增加地被、增补景观乔木、灌木,改造后的公园植物品种增加了14种,植物群落形态更加稳定,也增添了公园的绿化景致。

更新赋能,增进民生福祉    

公园改造前期经过了多方调研,从百姓实际需求出发,优化公园空间布局,整合原有消极场地空间、新辟西部功能区块,打破了原有单一的休闲健身模式,促进了园区内多样活动场景的构建,改造后的公园充分体现了全龄友好、开放共享的公园绿地建设理念。

提质增品,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军垦公园原有管养全部依靠地方财政,本次改造结合“公园+”的建设理念,将原有危房拆除后建设新的服务用房,兼有商业运营功能,公园配电系统也进行了扩容,为后续公园的节事策划活动和业态经营活动提供了基础配套。

七、科技成果应用情况说明

海绵型绿地建设技术应用     

公园改造遵循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内部常年漫灌造成绿化种植土下沉与周边道路场地形成的20-40cm的坡差,改造通过两种方式:A.保持现状,避免场地的大量扰动和土方换填,采用绿化刷坡在绿地中形成缓坡下沉的集水空间,更利于雨雪寄存。军垦公园下沉式绿地39311.50㎡,占公园总面积的73.47%;B.铺装采用板瓦和透水混凝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渗透性较好的彩色透水混凝土及烧结砖。透水铺装面积2254.9㎡,占公园总面积的4.21%。通过改造及结合现状已形成的自然地形坡度布置下沉绿化区域、路面径流等海绵设施,组织雨水排放,实现公园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经计算,本项目设计降雨量(H)为383.56mm,远大于五家渠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90%的目标要求。

古建修复技术应用

公园内有现有亭、廊、牌楼均为90年代建设,极具历史感,也是公园文化的载体,本次改造中的修复修缮,借鉴了古建筑的修复修缮方法,如斗栱修缮、柱式修缮、装修修缮,均从细节入手,尽量保持原有风格。